西安高新区将为民惠民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成果

来源:法制视界 | 2021-06-07 16:17:11 |

三十载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三十年来,一代代西安高新人革故鼎新,砥砺前行,成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硬科技发展的策源地,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年,十四运盛会将在陕西举行,作为十四运相关重大赛事承办地的西安高新区,始终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民动员齐行动,以饱满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顺利完成“十四运”有关既定目标任务,以最美“颜值”和担当,喜迎十四运的到来。

提升城市品质 为十四运贡献高新力量

2020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紧紧围绕“十项重点工作”,高水平开展十四运相关场馆建设,加快场馆周边配套设施提升,优化配套环境,完善配套功能,推进涉及高新区“17+25”重点线路沿线环境整治,全方位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目前,秦岭国际高尔夫球场、陕西省奥体中心体育馆、十四运赛事指挥和新闻媒体中心、陕西体育训练中心的建设施工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涉及十四运的丈八宾馆、省奥体中心、十四运赛事指挥和新闻媒体中心等项目均位于西安高新区科技七路至丈八东路区域范围内,高新区对唐延路、沣惠南路、科技八路、丈八东路等重点道路及绕城高速高新、丈八、河池寨出入口及周边辐射区域全面开展环境营造和提升。

高新区利用丰富的花卉品种和多种表现形式,在科技八路打造了花境、花坛、花墙、花柱等,让“高新区无处不飞花”的城市景观随处可见。

此外,对各类市政箱体进行“多箱合一”改造,将配电箱、三大通信运营商光交箱等集中归并、统一设置,增设风格统一的铝合金格栅外罩,统一美化,道路沿线环境秩序明显改善。

据介绍,从2020年到2021年5月底,西安高新区共完成55条市政道路、39条“四好”农村路、50所新建学校和87所学校提升改造任务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完成老旧小区提升改造24 个、背街小巷提升改造项目36条、打通断头路6条、架空线落地51条,城市品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聚焦民生需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成6处公交场站,新增17条、310公里“村村通”公交线路,实现区内城乡客运公交全覆盖,完成高新路、锦业路、沣惠南路智能公交候车厅改造,同时中心城区交通优化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沣河、皂河等河流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农村户厕改造、饮水巩固提升工作全面完成,美丽乡村、街区建设惠及民心。

实施惠民工程 让群众共享建设成果

在全力推进十四运相关工作中,西安高新区始终将为民惠民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成果。

2020年7月,西安高新区精心打造的长度为580米的网红灯光桥——高新区天谷六路天桥正式投入使用,不少市民纷纷前来“打卡”。天谷六路天桥夜景设计整体采用声光电结合的技术,配合音响系统让市民游客能够沉浸其中、互动其中,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大家的通行。

今年5月,位于西安高新区的木塔寺无障碍人行天桥,也因其人性化设计,特别有利于老年人、残障人士和推婴幼儿车的市民群众出行。而其优美的外观,也让它成为市民们常去的拍照打卡之地。此外,西安高新区近年来围绕实用和美观打造的天谷七路、科技四路天桥也成为不少市民休闲娱乐的必去“打卡地”。

日前,为切实保障十四运和残特奥会赛事的顺利举办,进一步提升高新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高新区民政局围绕“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主题,积极开展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社会良好氛围。

随着十四运的脚步越来越近,高新区全民健身的氛围也越发的浓厚。到永阳公园、木塔寺遗址公园等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大大小小的公园打球、跳舞、跑步、健步走……成为了市民群众健身休闲的首选地方。在高新区核心区的唐城墙遗址公园里,众多市民群众这里跳舞滑步、踢腿、踩踏、转身……一连串舞蹈动作快速切换,简洁有力,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从2020年起,西安高新区积极开展错时共享停车,与区内14家停车场商定收费标准、收费时段,通过资源挖潜增加停车泊位有效供给。据了解,西安高新区在区内的海星城市广场、旗远锦樾、泰华金贸等处停车场实施共享停车,新增错时停车位约5000个。同时,在科技一路、鱼化一路设置海绵车位50个,方便周边小区居民夜间错时停放。

坚持绿色发展 描绘宜居宜业生态画卷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将绿色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西安高新区紧抓“迎全运”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全域植绿、见缝插绿、拆违复绿、立体增绿”总体思路,高标准、全方位推进全域增绿工作,先后完成2个公园、12个绿地小广场、7个美丽乡村等项目的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加大绿道建设力度,让绿道成为市民绿色生活的重要承载。2021年4月30日,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河一山”绿道开通仪式全民欢乐跑(高新区分会场)活动,在沣河梁家滩运动公园举行,沣河绿道全线贯通并首次与大家见面。沣河绿道全长45.2公里,在河道沿岸设置了河埠头、码头等亲水平台,形成形式多样的河岸线,沿途可以欣赏到草堂水林、燕鸥花洲、阳光湖畔、云水梯台等五大主题景观。

在高新区,仪祉湖面波光粼粼,野鸭成群嬉戏。沣惠渠两岸杨柳青青、花儿争芳斗艳。人行其中,如在画中畅游;圭峰村的红叶李、石楠球蔚然成林,增添了村中绿色,映衬出田园美景;木塔寺公园长廊一角,桃花在风中灿烂绽放,与枝头嫩绿的桃叶相映,美不胜收;科技八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一步一景……

现如今,以硬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新区,正以绿色为底色,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的生态画卷,一个高“颜值”的高新区,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用心用情服务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护航全运,平安高新!”5月24日,在高新区会议中心,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整个会场。来自政法、城管、交住建、文旅、环保、卫健、市场监管、商贸、水务、群团十个领域的代表进行集体宣誓,以真挚表态、铮铮誓言展现高新区服务好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决心信心,和高新人高质高效的铁军作风。

高新区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智慧管理平台,开启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数据分析系统化、问题发展精准化、应急管理高效化、执法行为规范化,建立了“平台监督+清单管控+部门巡检+镇街互评”的考核模式,全面提升高新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城市环境,用心用情为十四运贡献高新力量。

通过建设高新区城市管理大数据智慧平台,有效整合城市管理部门、管理物件、管理资源等信息,集中分派、联动处置和综合评价,依托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城市管理状态,对城市管理问题做到“早发现、快处理”,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了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也将为办好一届精彩圆满的全运盛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城市家具整治工作中,高新区对各类市政箱体进行“多箱合一”改造,将配电箱、三大通信运营商光交箱等集中归并、统一设置,增设风格统一的铝合金格栅外罩,统一美化,道路沿线环境秩序明显改善。

在门头牌匾整治提升方面,高新区按照“分类提升、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和“一街一标准、一店一特色”的原则进行分类设计,对十四运重点道路的门头牌匾进行整体提升,在保持共性的同时,保护个性。

在绿化提升改造中,高新区按照“高、大、厚、密、彩、多”的设计原则,乔、灌、花、草相互结合,增大乡土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比例,丰富植物品种;增加开花灌木及色叶灌木数量,呈现“花开不断、色彩斑斓”景观效果。在表现手法上,采用“遮、透、露”3种形式,用高大植物和景观绿墙遮蔽停车场统一街区整体风貌,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复绿增大街区景深空间,对开敞广场进行统一改造促进街区景致融合。

在道路清扫保洁工作上,高新区在全区范围内采用“五位一体”(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保洁作业模式,将市政道路分级、分段、分区,结合影响环境卫生的工地出入口、餐饮店、人流量等因素,一路一策,制定不同的保洁方案。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今天,全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100天,高新人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神,举办“护航十四运我们共努力”等系列活动,同时引导更多市民群众加入平安志愿者和兼职网格员队伍,共同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环境,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全运会的到来。 雷县鸿

作者/来源:西安发布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41 联系网站:85 572 98@qq.com